网站打开速度慢会导致关键词排名下跌,反之网站打开速度快则有利于提升关键词排名。笔者曾经解释过页面打开速度是否会影响关键词排名的问题,跟这个问题几乎是一样的,下面就在具体说下网站打开速度对排名的影响,以及影响网站打开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网站打开速度。
一、网站打开速度对排名的影响
网站的打开速度对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优化的一个门槛。如果你的网站打开速度慢,不管怎么优化,排名都很难上去。相反,如果网站刚开始打开速度慢,然后通过更换空间或者其他技术手段,让网站打开速度大幅提高,那能明显的看到网站的排名一下子前进好几页。
二、影响网站打开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网络最小带宽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这是最主要的因素,在慢的网站放在好的带宽下访问速度一样快(就是多花钱),网络的带宽包括对网站所在服务器带宽和用户端两个位置,对接点指的是出口端与入口端(如电信对网通的对接点),另一个就是用户本身的最小带宽,如果用户办的是512K宽带咱就爱莫能助了。
2、DNS解析时间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DNS解析包括往返解析的次数及每次解析所花费的时间,它们两者的积就是DNS解析所消耗的时间,因此,很多人忽视了DNS的问题,其实,DNS对网站解析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Google近期推出的PageSpeedService和国内的DNSPOD等免费给域名做DNS加速的,大家可以一试。
3、机器的配置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包括服务器端与客户机端的硬件配置程度,同样的网络环境下,双核的服务器的运算能力肯定要强一些,毫无疑问的,同样的网络环境下,你用一台赛扬的机器和奔四双核处理器的电脑,打开同样的网页,速度,也肯定不一样。
4、服务器软件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软件多少、稳定和软件的正确配置,都会影响到服务器环境,以致影响到网络速度。服务器安装软件防火墙,会牺牲一些网络速度,所以VPS、或独立服务器用户装一个防火墙足矣。
5、网页内容的大小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网页文件的大小是网站是否能快速打开最重要一个因素,如果说服务器等硬件方面我们决定不了,我强烈建议从这里下手,不管是表格还是DIV+CSS,适当的优化代码,都能减少网页大小。
尽量优化代码,用最少的代码,比如前几天卢松松把博客模板精简之后,使每个网页缩小了100多K,提高了网站打开速度,不要将整个内容包含在一个框内,在“给网站减肥,让网站提速”一文中,我详细介绍了,网页代码的优化方法。同时大量错误、冗余代码也是拖慢网站速度之一。
6、大量数据库操作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小网站在执行大量数据库操作时,也会影响网站打开速度,这里使asp+access结构的网站尤为明显,尤其是同时有大量用户提交评论时,就操作数据库锁死,导致网站打不开。比如我博客在发布文章时会有几分钟时间使网站速度大打折扣。
7、用很多javascript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网站上使用大量JS是大忌,不仅搜索引擎无法收录,同时会不断提交请求增加服务器负担,例如鼠标特效、栏目的特效、状态栏的特效等等。这些特效的原理是先由服务器下载到你本地的机器,然后在你本地机器上运行产生,然后你才能看到的。特效做的多了,在你本地机器上就要运行大半天才能全部完成,而如果你的主机配置一般的话,那就更慢了。所以,建议一定要少用javascript特效。
8、页面上用大图片和FLASH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我们知道图片是拖慢网速最重要一个因素,图片经过处理,可以使图片空间变小,卢松松博客每篇博文的图片都经过处理,但导致有部分图片清晰度不够,否则很多的图片一开始都会占用很多空间又使网站打开速度变得很慢,同样FLASH也是一个道理。
9、过多引用了其他网站的内容影响网站打开速度
包括你引用其他网站的图片、视频文件等,如果直接在页面引用别的网站的东西,而那个网站的速度又慢,或者那个网站的该页面已经不存在了,那么你打开的速度就会非常慢。
三、如何优化网站打开速度
1、服务器配置
网站服务器的带宽是第一要素。带宽小,打开网站的速度会很慢,如果服务器响应很慢,那要考虑升级更高的带宽来支撑网站。
2、精简网站程序
在页面内容较多的情况下,网站程序就有必要进行压缩和精简了,尽可能得压缩网页体积,多个文件整合在一起,从而提升页面的加载速度。
3、图片优化
图片过大也是影响网站打开速度的原因。对网站的图片进行压缩,尽量控制单张图片的大小在100KB以下。
4、用h5代替flash
Flash动画可以带来很酷炫的效果,但也很占流量,也不利于后期优化,flash现在已经慢慢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h5动效,如果你网站存在flash,应该用h5来代替。
总之来说,网站打开速度是会影响到关键词排名的,正常情况下,打开速度快则有利于排名,打开速度慢则不利于排名。至于影响到网站打开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本文提到的这些内容去具体优化。另外要注意,网站打开速度虽然能够影响到排名,但并非唯一因素,还需要注意网站内容的质量和用户体验。